员工动态
中国经济学年会首届专题论坛之“金融系统、信息披露与公司金融”分论坛
2017年8月12日,中国经济学年会专题论坛暨“国际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研讨会在十大网投靠谱网站举行。各个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齐聚十大网投靠谱网站,共同探讨交流。研讨会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是大会的主题演讲,下午分为11个论坛进行研讨,在主题为“金融系统、信息披露与公司金融”分论坛上,学者和专家都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1. 会计数字在中国的用途与准则执行:初步思考(研究者:辛清泉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院)
(辛清泉教授)
主流文献指出会计数字有两大用途:投资决策和有效契约。在中国,权益资金和信贷资金分配的非市场化程度会压制信息的充分挖掘和使用,所以,会计数字的投资决策用途总体比较弱。而会计数字在中国被广泛运用于签订契约的过程中,如管理考核和薪酬契约、股市监管政策、税收政策、政府各类补贴和资金支持政策及社会稳定政策等等。将会计数字用于契约,演化出会计数字的一种新的功能——借口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在于资源分配规则过程和规则,需要面对外界或上级的质疑,决策者为此需要正当的理由,表明其操作规则是有效的、公正的;其二在于会计数字的性质使得它非常适合成为资源分配政策的“正当理由”。例如,企业在面对税收征管、科技创新补贴、银行信贷等事件中,提供的会计数字可能是“面上”的。
综上所述,虚假的会计数字有时也能促进交易,但这是饮鸩止渴,要追求通过高质量的会计数字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信任。同时,给定在中国会计数字的估值需求较弱和借口需求较强的条件下,可能更应该强调(外部)可验证性。此外,重视会计信息在中国情境下的用途是会计学的基础问题,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提供了机会,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了解中国资源配置和各类决策者的目标、压力和约束条件,了解各类资源配置的实际操作规则,联系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积累各类经验的、访谈的及案例的证据。
2. 业绩预告披露时间选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业绩预告质量(研究者:宋云玲博士,十大网投靠谱网站)
(宋云玲博士)
中国实行半强制性的业绩预告政策,规定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出现负值、较大波动或扭亏为盈时发布业绩预告。同时,主板和创业板与中小板的需要遵守的业绩预告制度有所不同。根据样本情况,中小板上市公司无论是否预计净利润出现大幅度波动,都发布了业绩预告,披露比例达到100%。而创业板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时,业绩预告披露比例为98.9%,其净利润波动幅度在50%以内时,业绩预告披露比例为95.5%。与创业板和中小板在两种情况下业绩预告披露比例相近不同,主板上市公司净利润波动幅度超过50%时,业绩预告披露比例达到90.9%,但其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小时,业绩预告披露比例不足9%。由于业绩预告制度的存在及上述对样本中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比例的分析,文章没有以是否披露业绩预告为被解释变量,这是与其他关于业绩预告的文献显然不同的一点。文章以业绩预告披露时间和业绩预告质量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解释变量,发现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越大,披露时间选择余地比较大的主板和创业板公司在当年10月份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可能性越低,而中小板公司在当年10月披露的年度业绩预告的准确度越低。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建议监管部门考虑适当赋予公司管理层更多的选择权,引导他们根据预测难度、自身预测能力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业绩预告披露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避免不准确信息对投资者的可能误导。
3. 中国城际高铁与银行贷款成本(研究者:陈胜蓝教授,十大网投靠谱网站;刘晓玲硕士生,十大网投靠谱网站。报告人:刘晓玲)
(刘晓玲硕士生)
目前,中国城际高铁已经基本形成“四横四纵”的网格格局,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城际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把经济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缺乏高铁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的探讨。研究中国城际高铁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填补了中国城际高铁微观作用机制的空白。同时,在时间和空间错列开通的中国城际高铁的准自然实验有利于克服缺失变量和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根据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单笔银行贷款数据,中国城际高铁的开通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增加了银行感知的经营风险、违约风险,从而导致贷款成本的提高、贷款金额的减少以及贷款期限的缩短。
中国城际高铁开通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研究,为信贷市场如何做出贷款决策提供了补充的经验证据,也为城际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对理解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及改革政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4. “实体+金融”:政府干预、政策迎合还是市场竞争?——基于不同产权性质视角的经验研究(研究者:黎文靖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黎文靖教授)
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2010年明确支持,近几年国家对是否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截至2014年底,中国参股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数量564家,占全部非金融上市公司比例则达到22.30%。已有研究基本对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动因和效应割裂开来,且未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进行产融结合在动因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同时在产融结合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从产权角度出发,同时研究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动因和经济效果有助于弥补已有文献的不足。关于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动因,国有企业中,支持“政府干预假说”,政府干预程度越强,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倾向与程度越强;非国有企业中,支持“市场竞争假说”与“融资约束假说”,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越强和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倾向与程度越强。关于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经济后果,国有企业中,企业参股金融机构没有改善企业绩效;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参股金融机构带来企业绩效提升。
因此,从产权角度研究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动因和经济后果有助于系统的认识“实体+金融”,有助于理解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三部委制定并印发的《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
各位学者与专家对关于会计数字的功能、业绩预告、企业决策等问题,展现了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金融系统、信息披露与公司金融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