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动态
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城市发展”分论坛
2018年8月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城市发展”分论坛在十大网投靠谱网站116会议室如期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同时互相评论、共同探讨。
1.城市规模与居民福利 ——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的视角(研究者:孙三百)
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将带来规模效应(公共物品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其他可消费产品的多样性等),此时拥挤效应(通勤成本上升、环境恶化等)尚不明显,进而提升居民福利水平。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带来拥挤效应日益增强,影响福利水平。因此,当拥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规模效应带来的正面影响时,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展将降低居民福利水平。基于此,孙三百教授从城市人口规模和土地规模的角度考虑了城市发展模式。分析证明:城市人口规模与居民福利呈现倒U型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孙三百)
2.户籍、留守儿童和移民汇款(研究者:梁文泉)
消费的“空间错配”指的是个体没有在应该消费的地方产生消费行为。比如,移民作为劳动力生活在城市,但他(她)作为消费者却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消费量。这就造成了城市的消费需求减少,不利于提升本地居民的工资和就业;消费空间分布背离了人口的空间分布,从而改变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而影响企业的增长和效率。先前已有研究探究了户籍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但户籍对汇款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开创性的研究了三个问题:1.户籍是否会影响增加汇款?2.影响程度有多大,机制是什么?3.对移民家庭的福利有怎样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城市落户难度系数增加1个单位,汇款概率增加8.8个百分点,汇款金额增加75.1%。而户籍制度通过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而影响移民汇款。
(暨南大学 梁文泉)
3. Higher Education, Preference, and the LocationChoice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研究者:黄勔,西南财经大学)
近年来,每年有600万至7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国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定位的选择不仅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地区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哪些因素影响毕业生的位置选择,以及这些影响的大小。基于此,黄勔教授利用2011年大员工调查数据 ,研究了大员工受教育地点对其毕业选择目的地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员工倾向于留在学习所在地城市以及家乡所在地;实习经历会增加大员工留在所读书城市的概率。
(西南财经大学 黄勔)
4.低技能移民如何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者:梁超、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
近几年,全国各地为争夺人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纵观中国移民技能现状可以看出:将近80%的移民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水平,即属于所谓“低端人口”或“低技能人群”。所以研究低技能移民如何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国际上有大量文献研究移民对流入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且这些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论,这些研究多关注OECD国家的国际移民问题(Docquier et al., 2014),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型发展中国家的移民,系统研究并不多。梁超老师针对低技能移民如何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他认为,低技能移民提高了本地居民劳动生产率,且移民进入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但是会对本地居民的劳动参与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他的政策建议是,城市发展要关注低技能移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排斥低技能移民会降低经济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 梁超)
5.Workplac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Wage Premium(研究者:傅十和、Carl Lin)
许多研究使用就业密度来衡量城市劳动力市场集聚经济,并发现由于集聚造成稳健的工资溢价。这可能是由于工人在工作场所互相交流,从高技能人才的集中中进行学习。交互产生知识溢出或信息交换,从而提高生产力。但是,就业密度无法捕捉到工作场所中社会互动的实际程度。如果工人因歧视或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而被隔离或孤立,即使在高就业密度的工作场所,他们也可能无法从集聚经济中获益。研究者使用职业工作环境属性来衡量社交互动技能,并测试社交互动技能如何影响工人从劳动力市场集聚中获益的能力。结果发现:社会互动技能有助于提高工资,具有较高社会互动技能的工人从集聚经济中获益更多,但这不适用于社交互动技能很少或有限的工人。
(巴克内尔大学Carl Lin)